台灣運彩足球投注策略_海南文昌人獨腳將軍陳策的傳奇人生圖

  :陳策,是民國初期海軍界的一位傳奇人物。他年少時參加同盟會,早年追隨國父孫中山先生革命,曾幫助孫中山在廣州對立陳炯明;1930年月任海軍第四艦隊司令,主辦黃埔海軍軍官學校。

  抗戰時陳策又因在戰場上負傷截斷一腿,得了獨腳將軍之稱;日軍攻陷香港時,他引領數十名英軍勝利突圍,獲英皇頒授帝國騎士司令勛章,后又被英國授予爵士勛位。這樣的榮譽,在英國僅有十六世紀的海軍第一名將納爾遜獲得過,因此,陳策又被人稱為東方納爾遜。值得自豪的是,這樣一位傳奇將軍,便是我們文昌人。


陳策將軍從香港突圍出險后,在廣東和接應的陸甲士員的合影,現由陳策之子陳安國爵士保留。

  金秋九月,這個特殊的月份,由于有著9月18日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老是很容易讓人想起幾十年前那場艱辛卓絕的抗日戰爭,國共兩黨都曾涌現出很多熱血將領,引領著千萬萬萬中國的好兒郎,勇抗日軍侵略,國民黨海軍中將陳策便是此中一位。

  日前,在省檔案局工作人員的引領下,來到了陳策將軍位于文昌市會文鎮沙港村的故居,尋訪將軍的行蹤。幸運的是,為了籌辦紀念館,陳策將軍的侄孫半子孫明正好從海口回到沙港村,他一直與陳策將軍棲身在海外的子女維持著親暱的聯系,因此,對于陳策將軍的生平孫明極度了解。在一張張已經有點含糊的黑白照片前,孫明細細地陳說了陳策將軍生平最精彩的幾個故事片斷。

  勇救國父孫中山

  一走進陳策故居,祖屋門檐下那塊寫著同登壽域的牌子特別引人注意,由於那上面的落款是孫文。孫明通知,這是孫中山在一次召開商量建省事宜的會議間隙時,特地為陳策的祖居題寫的。國父親手為一名將領的祖居題字,可見兩人關系非同平常。孫明說,那是由於陳策曾救過孫中山。

  1922年的廣州,曾發作過一件對中國當代史陰礙深遠的重大事件。這年6月,陳炯明在廣州炮擊總統府并發動叛運彩網路會員 ptt亂,這便是孫中山的廣州蒙難之役。許多人都知道孫中山登上永豐艦指揮戰斗,引導海軍官兵平叛征戰的史實。可是,孫明說,實際上,那時孫中山出險后起初登上的軍艦不是永豐艦而是寶璧艦。由於這艘艦太小,后來又改到永翔艦。請孫中山移駐永豐艦的,是一位矮個子的海軍將領,他和永豐艦艦長馮肇憲以為艦隊司令溫樹德心懷二意,永翔艦不夠安全,因此以請先生訓話為名,親迎孫中山移鎮永豐艦。第二天,出險的宋慶齡也來到永豐艦,這位矮個子將軍便是那時的廣東江防艦隊司令陳策。

  1893年出生于文昌的陳策,小學結業后前去廣東唸書,在就讀廣東海軍學校時期,他秘密參加同盟會加入革命。玩運彩線上彩券發行從加入政治活動起,陳策便是孫中山先生革命的忠實追隨者。因此,當陳炯明背叛時,陳策就堅持地站到了孫中山的身邊。在亂勢中,陳策指揮艦隊假冒陳炯明叛軍,把孫中山安全地接到了艦艇上。后來,在孫中山決意從廣州突圍時,陳策又起了至關主要的作用。

  永豐艦起初駐扎在黃埔,但陳運彩高手炯明勢力強盛,廣州衛戍司令魏邦平、海軍艦隊司令溫樹德先后叛逆。特別是7月9日,溫樹德率海圻、海琛、肇和三艘大艦叛離黃埔,海軍陸戰隊亦認輸叛軍,與海軍互為犄角的長洲要塞陷落,孫中山被迫決意突圍。

  突圍之戰以蔣介石為總指揮,實際艦隊行動由陳策擔當。7月10日凌晨,陳策指揮各艦開始挪動,以永豐艦率先突進,楚豫、同安、豫章各艦隨同,夜暗中與叛軍車歪炮臺發作苦戰。天亮后,叛軍射擊漸漸精確,永豐艦接連中彈,一發炮彈擊穿駕駛臺側面鋼板,差點將指揮戰斗的陳策、蔣介石和艦長馮肇憲炸死。幸而豫章艦艦長、蔣介石的把兄弟歐陽格奮不顧身,率艦高速殺入永豐艦和炮臺之間猛烈射擊,吸引敵軍火力,全隊終于突出火。在陳策的指揮下,艦隊終于突圍勝利。

  孫明說,孫中山的革命生涯得以延續,陳策作出了很大的功勞。也因此陳策與孫中山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才有了后來孫中山為陳策祖居題字之舉。

  虎門勇抗日軍

  孫明說,陳策自抗戰開始,就以國民黨中心執委、海軍部次長、廣州江防司令的地位,督戰虎門要塞,引導第四艦隊(又稱粵海艦隊)和海軍陸戰隊拱衛中國的南大門。

  1937年到1938年是中國抗戰最為艱難的一年。那時的廣東海口,是中國戰器、彈藥、藥品、車輛等抗戰物資運輸的大動脈,在這一年中蒙受了這些入口物資85%的運輸量。日軍為了到達封閉廣東口岸的目的,決意攻占虎門要塞。由於這個要塞合法珠江的咽喉,所有廣州向外的水路都必經虎門,如果將其攻占,整個廣州海口的運輸線就會完全關閉。因此,自1937年8月起,日本陸海軍持續攻擊虎門。

  那時的中國抗戰物資極度缺乏,在艱難的場合下,陳策依然進行著征戰的預備。他下令把最大的維克斯大炮配置于最前,而后面的兩層炮臺只裝備輕型火炮,用于打擊繞到大角、沙角背后的敵艦。這種離奇的變陣實在是個變相的空城計,像個核桃一般外面硬里面軟,實戰中這種配置讓日本人吃了大苦頭。

  當時候日軍的兵力很強盛,但起初的日軍攻擊并不順利,陳策深溝高壘,虎門要塞的岸炮艦炮配合,官兵對水道了如指掌,只要日艦靠近炮臺,便隨時發炮反擊,尤其肇和、海周兩艦固然陳舊,但在自己內線行駛,依托島礁活動,機動敏捷,神出鬼沒,日軍無法逮捕其航跡而顧慮重重。日軍飛機偵察也由台灣運彩玩法投資技巧於氣象理由功效不好。9月1日,由於急于建功,一架日機誤入虎門炮臺高射炮集火射擊范圍,立即被擊落墜毀于黃潭,兩名飛翔員逝去,中國部隊將飛機殘骸運回莞城,陳設在大眾教育館以鼓舞士氣。龐大的日軍艦隊和陳策所部對峙月余,竟奈何不得虎門。

  1938年4月,日軍預備對虎門發動第二次大規模的攻擊。為了打下虎門,日本人想找到一個漢奸里應外合,他們的對象是前廣州市長、北伐軍第五軍軍長李福林。日本人與李福林秘密通訊,兩方約定,李的部隊和日軍于4月中旬共同攻擊虎門。

  可是,日本人無知道,這件事從一開始便是個圈套,李福林基本便是假意應合,孫明說,李福林和陳策親如兄弟,接到日本人的來信后,李就秘密告訴了陳策,把與日本人定的所有策劃都詳細轉報過去。陳策當即布下了埋伏。即日軍與叛軍齊襲虎門時,叛軍突兀掉頭進攻日軍,虎門炮臺上早台灣運彩玩法教學已測好間隔的大炮也瞄準日軍船隊猛烈轟擊。日軍船隊接連中彈,紛飛沉沒。日本海軍見狀惱羞成怒,大力從鄰近調來轟炸機狂轟虎門。為了全殲來襲日軍彰武隊,陳策親身到鵝夷炮臺指揮戰斗。戰至天黑,終于全殲日軍,而陳策也在戰斗中被炮彈擊中左腿,身負重傷被做了截肢手術,從此陳策成了獨腳將軍。由于沒有足夠兵力攻占虎門,日軍只好撤離。

  1938年10月,在日軍的強盛炮火下,苦守了一年多的虎門要塞失守了。可是,在陳策的引領下,日軍取得并不輕松,而陳策引導的征戰艦艇途經一年多的戰斗,也根本損失殆盡。

  指揮香港大突圍

  孫明通知,在1940年月的香港,陳策被英國人稱為東方的納爾遜。除了在虎門海戰中的出色表現外,還有很大一部門因素是由於陳策在1941年曾勝利指揮英國甲士從香港日軍的包抄圈中撤退。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8日,日軍就發動了對香港的攻擊。陳策等駐港愛國官員和社會愛國僑胞成立了香港中國抗戰幫助團,幫助抗戰。可是,港英當局僅僅抵擋了18天便公佈認輸。

  那時,擔任國民政府駐港最高軍事長官的海軍少將陳策,面臨港英政府的認輸行為,聲稱寧可戰死,不作降俘。他決意引導部門中英官兵從香港突圍。那時,幾乎所有的英軍高等將領,都愿意與陳策一起突圍。

  12月25日,指揮著由72人組成的突圍分隊,陳策他們乘上一艘小艇動身了。他們在度過香港島與鴨月利州之間的海峽時,被日軍發明了。日軍組織炮火對這支小分隊進行猛烈的阻擊。小艇很快被擊毀了,陳策隨即帶著艇上的官兵跳入大海,奮力向對岸游去。途經一番努力,他們登上了鴨月利洲,接著乘上早已等待在那里的魚雷快艇北上。在突圍過程中,部門官兵陣亡或被俘,剩下67人,而陳策也在炮火中左手腕負傷。

  帶著突圍分隊,陳策憑著長年的征戰經驗,找到了威震香港的東江抗日游擊隊。在游擊隊的協助下,突圍分隊越過日軍封閉線,冒著炮火途經惠州、增城、韶關,達到了廣西的柳州。此時,陳策的左手途經手術,槍彈被掏出,但由于身體虛弱,不得不拋卻與突圍分隊一起向前的行程。此后,突圍分隊在中國軍民的協助下,途經貴陽、昆明,越過緬甸,達到印度,登上了駛往英國的汽船。在突圍的中英人員中,英軍有3名軍官、28名士兵安全地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由於這次勝利的突圍,1942年,為嘉獎陳策的功勞,英皇授予他帝國騎士司令勛章(KBE)。英國政府還決意授予中國海軍中將陳策大英帝國爵士稱號。陳策是享此殊榮的唯一一名中國人。

  日本認輸后,陳策任戰后廣州市第一任市長,一年后因足疾離職養病。1949年8月31日晚上,陳策在廣州家中逝世。工夫荏苒,從文昌的一個鄉村里成長出來的抗日名將,已經睡眠58年,但是,他在中國當代歷史中濺起的浪花卻永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