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場所志,始于晉代蓋泓纂的《珠崖傳》,到宋代有《瓊管志》、《瓊州經》,元代有《瓊海方輿志》等,可惜都已失傳。明清兩代存留的場所志有多種,目前能見到最早的、較完整的場所志是明正德年間唐胄纂的《瓊臺志》。本版上期已介紹了正德《瓊臺志》,本期再推介與之相隔約300年的清道光年間張岳崧主持修編的《瓊州府志》。這兩部史志被譽為場所志中的明清雙璧。 一百六十六年前,先賢張岳崧和他的摯友,僅用二年時間,編纂了一部四十五卷近八十萬字的道光《瓊州府志》,為后人留下了最為詳備的古代歷史資料——— 清朝探花張岳崧的故居,位于定案龍湖鎮高林村。本文片均由李幸璜攝 1839年,年近七旬的湖北布政使張岳崧接到繼母去世的后,急忙自鄂返瓊守孝。在官府上打滾長年的張岳崧,也許盤算借解決喪事的時機,好好歇息一番,不想告老還鄉的他被剛赴任一年的瓊州知府明誼盯上,張岳崧難辭其請,用2年時間續修了《瓊州府志》。明誼之所以要修志,是由於從乾隆《瓊州府志》之后,已經快要70年沒有修志了。 1842年,也便是修好道光《瓊州府志》的第二年,或許是由于殫精竭慮,過度勞頓,張岳崧便與世長辭,享年69歲。心想:正是張岳崧個人做出的斷送,才使得今日的人們,有幸讀到這部古代邊志中最為主要的場所文獻。 道光《瓊州府志》是場所志中卷數最多、篇幅最長、門類最齊備、資料最豐富的場所文獻。 志書的4個之最 大學書館的李琳副研究館員,是本年問世的《場所志叢刊》的點校人員之一,她擔當校勘的正是道光《瓊州府志》。途經細致的研究和對比之后,李琳對道光《瓊州府志》做出的評價是:該書45卷總計77萬多字,紀事時間從有史以來直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涉及到古代的政治、經濟、軍事、天文、地理、人物春風俗各個領域,是場所志中卷數最多、篇幅最長、門類最齊備和資料最豐富的場所文獻。 好比,李琳通過對照發明,道光《瓊州府志》中紀錄的粳稻有54種之多,而正德《瓊臺志》和萬歷《瓊州府志》都只有9種;此外,在收錄的藝文志篇目方面,道光志也明顯比萬歷志豐富得多。 已故知名學者顧頡剛先生在論說方志編纂要目時,一般分為地理、政治、經濟和文獻四大門類,內容包含有沿革、疆域、面積、分野、設置、職官、兵備、大事記、戶口、田賦、物產、關稅、風俗、方言、寺觀、祥異、人物、藝文、金石和古跡等20個方面;但道光《瓊州府志》除了這些之外,還依據的場所特點,增加了相關內容。 道光《瓊州府志》全書分為輿地志、設置志、經政志、海黎志、職官志、選舉志、官師志、人物志、藝文志和雜志等10志;內容則包含了沿革、星野、耆舊、列女等88個方面,比一般方志要豐富多了。 科學的分志體 《場所志叢刊》執行主編、大學教授周偉民稱道光《瓊州府志》這樣的體例為分志體,差異于唐胄正德《瓊臺志》的門目體。 門目體的特點是按類陳述歷史,這就使得內容零星,不便于閱讀和查找;分志體則按事陳述歷史,內容相對會合,閱讀和查找都很便捷。 周偉民說:由于道光《瓊州府志》的‘分志體’對照科學和實用,此后編纂志書大都采用這樣的體例,而很少有人再用‘門目體’。 寬泛的征引范圍 檳榔生食,運彩 賓果必以扶留藤、古賁灰相合嚼之,吐去紅水一口,乃滑美不澀,下氣消食。俗謂‘檳榔為命賴扶留’以此。古賁灰即蠣蚌灰也,賁乃蚌字之訛。瓦房子灰亦可用。 這是道光《瓊州府志》在《輿地志》中描述檳榔時,引用李時珍《本草綱目》的文字。除了《本草綱目》,張岳崧等人還從一部叫作《喻益期箋》的書中,輯錄介紹檳榔特性的文字。雷同這樣征引別人著述的範例,書中比比皆是,運彩 註冊隨處可見。 正如張岳崧在該書序文中所說的,道光《瓊州府志》是以康熙《瓊郡志》和康熙《瓊州府志》為底本,輔以乾隆《瓊州府志》、嘉靖《廣東通志》和清代金《通志》、郝《通志》、阮《通志》、《大清一統志》中,有關瓊郡的內容而總其成。實在,張岳崧的參考書目又豈止這些呢? 李琳縱觀全書之后,發明僅卷5《輿地志·物產》中,采輯引證的文獻就有《本草綱目》、《政和草本》、《齊民要術》、《博物志》、《嶺表錄異》、《北戶錄》、《群芳譜》、《廣州府志》,以及瓊州所有的縣志等。 例如紀錄香螺時,引述《西京雜記》的原文:香螺出,一名丹螺;對植物丫蘭的介紹,則用《粵東筆記》的文字:丫蘭,丫者,莖多也。蘭以丫蘭為上,乃蘭之第一香。這些都是在正德《瓊臺志》和萬歷《瓊州府志》里找不到的紀實和評價,也是植物志中的寶貴資料。 李琳以為,張岳崧博輯眾書的編纂想法,使道光《瓊州府志》的敘事記物為之翔實和全面,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掛漏誤訛。 歷史上產馬嗎? 嘉慶元年,運彩 現場買萬州大有年。 道光十四年秋八月,瓊山、文昌地震。 道光十六年,瓊山、儋州,禾一莖生雙穗,或三穗四穗者。是歲,晚稻豐登。 道光《瓊州府志》的這些內容,沒有原始出處,而是出自編纂者實地采訪查訪形成的《采訪冊》。就如張岳崧在序文里說的:于往事重加考訂,疑者闕之,新事間有續補,皆據采訪所及,詳加咨詢,不敢斷以臆見。張岳崧等人這種通過采訪查訪,訂誤補正的做法,被今日的學術界以為是最為可貴的。 李琳說,由于采訪查訪深入、到位,普及島,許多紀錄補救了歷代府志的空缺。如道光《瓊州府志》首次把在這片熱土上爭奇斗艷的18種蘭花載入府志,增補了正德《瓊臺志》和萬歷《瓊州府志》對蘭科植物紀錄的漏掉;道光《瓊州府志》對感恩縣河流、港灣和井泉的紀錄共有22處,此中有10處得自《采訪冊》,而正德《瓊臺志》的紀錄僅12處。 果下馬,即石馬,高不過三尺,可騎樹下。駿者有雙脊骨,能負重躡險,輕疾若飛,產崖州陵水。這恐怕是對產馬的起初的紀錄,而此前的《漢書·地理志》則說亡馬與虎,民有五畜(沒有馬和虎,只有五畜),就連正德《瓊臺志》也援引《方輿勝覽》的說法:今小馬實蕃,高四五尺者,間有多貨之廣右,意思是指的小馬實際上都是外來的,大概四五尺高,多數是從廣西販運來的。 道光《瓊州府志》對馬的紀錄,不只訂正了正德《瓊臺志》的貨馬之誤,也矯正了史書《漢書》的無馬之誤。 明清雙璧 各有春秋 ——正德《瓊臺志》和道光《瓊州府志》之對照 正德《瓊臺志》和道光《瓊州府志》是明代和清代的兩部舊志,省內學界把它們比方為場所志中的明清雙璧,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畢竟,現存的6種明清兩代府志(其余4種差別是明萬歷《瓊州府志》、清康熙《瓊郡志》、康熙《瓊州府志》和乾隆《瓊州府志》)當中,它們是具有典型性的。 就正德《瓊臺志》(以下簡稱唐志)和道光《瓊州府志》(以下簡稱張志)的編纂特點,周偉民教授還作了一番對照。 個人的唐志 官場的張志 周偉民說,唐胄編纂正德《瓊臺志》純屬個人行為,沒有官場意志,至于編修這部志書用了多長時間,怎樣編寫的,背后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都沒有相關紀錄;張岳崧則差異,他是受瓊州知府明誼的委托,組織了一幫人馬來完工的,否則以一個年近古稀的老人之力,2年時間基本無法完工快要80萬字的著作,由於光用毛筆眷寫一遍就耗掉大批時間,哪里還能查找史料和實地采訪? 此外,唐胄修志的底細就像他在序文中說的,體文莊而將順其欲為之意,尊桐鄉而忠輔其已成之書,丘濬苦于終生當中看不到一部像樣的府志,盡管他自己很想動手修志,但又的確太忙,想去職也未獲恩準,晚年還入了內閣,基本沒有時間來做這件事情。唐胄修志無疑是為了圓丘濬的夙愿。而在他之前,王佐已有《瓊臺外紀》問世,但有些觀點唐胄并不認可,想必他也很想用另一部著作,來與《瓊臺外紀》并駕齊驅,相輔相成,共同傳世。 張岳崧的修志底細則差異,由於從乾隆《瓊州府志》到其時,已經快70年沒有修志了,而古時候一般是30年就要修編一個場所的志書,乾隆、嘉慶和道光年間70年的盛世大事沒有得到紀錄,確切是很失望。所以,估算那時張岳崧也是很想重修瓊州府志的,加上明誼應該十分善于游說,兩人簡直便是一拍即合。張岳崧所說的力辭不獲,不過格式上的推辭和謙讓罷了,說不定別人不請,他自己還想動手呢。 唐志重引詩 張志重引文 淺紅淡白間深黃,簇簇新妝陣陣香。無窮枝頭好顏色,憐惜開不為重陽。這是正德《瓊臺志·土產》菊條中,引用丘濬吟詠菊花的詩句。該條在描述菊花的特性時,先用了蘇東坡對開花時節的介紹:嶺南氣候不常,菊花開時就是重陽節,但要等到十月初菊花才開。丘濬的詩句憐惜開不為重陽,恰好印證了蘇軾的說法。 菊條還征引了宋代胡銓的古體長詩《送菊詩》和明代文昌進士韓俊寫菊的一首七律。像這樣通過詩歌來作為論據或證據的寫法,在唐志中比比皆是,不勝枚舉,是該志的一個顯著特點。 張志也有引詩舉證的,但只是少量,絕大多數還是通過引用別的著述的文字來敘事、狀物,征引范圍很廣,這里不再贅述。 唐志雜 張志全 由于正德《瓊臺志》是唐胄的個人行為,因此寫作想法對照自由,有著很濃的個性色彩,資料獲取也是盡可能雜取各處,尤其是很能許可別人觀點存在于自己的著作中,王佐《瓊臺外紀》的資料正是因此才得以保存下來的。 在論證運彩 機率漢代珠崖郡治的所在地時,唐胄以為古籍《茂陵書》所說的珠崖郡治瞫都(瞫字,音審),恐怕瞫與潭是形近而誤,故而瞫都應該是潭都。周偉民教授說,由于潭與譚同音,唐胄這一創新性的誤解,引起了后世珠崖郡治龍塘說和遵譚說的論爭;但依據史料考證,古代的瞫都是在龍塘,而并非遵譚。 不管唐胄的觀點正確與否,但某個事物的本意、他意和我意,都在唐志中得到了體現,這一點尤其難能可貴。盡管這使得該志看上去很雜,卻留給讀者思索、甄別和選擇的空間。這種寫法在張志中是看不到的。 但張志可資參閱的書籍卻許多,征引的范圍很寬泛,特別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學習了之前的《瓊州府志》的成績,得以高屋建瓴,青出于藍,留給了后人一部最為全面的著作。
運彩好友圈 [1] [2] 下一頁 尾頁
2025-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