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省情 統一思想 共謀發展
——貫徹落實省第五次黨代會精神
9月4日:質量重于泰山,質量重于數目。
近一段時間來,省農業廳廳長肖杰,無論是開會還是調研,都反復說這句話。
省五次黨代會提出:以市場為導向,以出島出口、直接進旅館進超市為目標,推進農業尺度化生產,發展精致農業。
肖杰以為,農業正在發作深刻的變化,從以生產為中央轉向以經營為中央,由數目擴張向質量提拔轉變。落實省五次黨代會精神,便是要與時俱進,用新理念、新機制、新手段,推動農業增長方式轉型。
農產品數目擴張背后的瓶頸
冬春瓜果菜產銷,是農業重要特色。本年上半年,全省瓜果菜出島449萬噸,同比增長20%。
這個數字外觀看來讓人昂揚,但背后躲藏的一些場合不容樂觀:
冬春瓜菜大如何玩運彩部門品種代價下跌,平均代價下跌相近10%;辣椒、香蕉、荔枝等農產品先后出現降價滯銷現象。
絕大部門農產品以原生形態進入初等市場;全省直接出口的瓜菜、水果的數目均不到總產量的萬分之十。
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產值之比,全國平均程度是11:1,而僅為033:1;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全國平均程度到達48%,而不足30%。
過去幾年,農業發展是快的,商品率已到達80%。然而,這一快速發展更多的是依托資本優勢,靠數目增長來實現的。
科技先進對農業的功勞率,全國是49%,僅為43%。無公害農產品年產量,全省只有476萬噸,綠色食物年產量全省只有147萬噸,有機食物生產全省尚未起步。
發展精致農業破解瓶頸
比年來,熱帶農業有長足發展,但整體上還世足 玩運彩是對照粗放。肖杰以為,省五次黨代會提動身展精致農業的戰略,便是破解粗放型農業的瓶頸。
全省耕地面積1154萬畝,人均耕地不足2畝,農業的規模擴張越來越遭受土地資本的制約,要提高有限土地的產出效率,必要走精致農業之路。
省農業廳有關人士以為,跟著國內設備農業的迅猛發展,冬春瓜菜生產連續不斷增長,市場競爭日趨劇烈。作為代表島嶼經濟,生產在島內,市場在島外,農業僅靠反季候是不夠的,必要要有高品格產品,才能更具競爭力。 (下轉第二版)
中心提動身顯現代農業,對而言,當代農業的載體便是運彩 兌現精致農業。具體來說,生產方式上要精耕細作,以起碼投入獲取最大產出;生產過程要應用當代科技,生產、加工、包裝等環節實行尺度化;產出形態上要高品格、高附加值。終極以高質量獲取高效益,從而破解粗放型增長的瓶頸。
多措施并舉推動農業轉型
近期,從中心到場所,全國高下都強調質量安全。省農業廳提出,不能就質量抓質量,要以此為契機,全面提拔農產品格量安全,推動農業轉型。現在,圍繞這一目標,省農業廳正在實施多項舉措。
9月至12月,全省農業系統開展4個月的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把重要農產品、重要農業投入品、規模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畜禽養殖場以及鄉鎮以上農貿市場100%納入監測范圍,目標是辦理當前突出的農產品格量安全疑問。
投資11億元建設當代農業檢修檢測預警防控專業中央,目標是對農業產地環境、投入品、生產過程、加工儲運、市場準入全過程實施檢測管理,項目建成后,將極大提拔我省當代農業服務、調控和控制才幹。
實施農資和農產品檢測公布制度,在大宗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批發市場創建固定檢測點,并創建若干個流動檢測站,定期公布檢測結局。
創建農產品格量追溯體系,勉勵農產品生產企業和農夫技術合作社創建農產品生產紀實、銷售臺賬,畜牧業履行生豬二維碼追溯制度,大宗水果生產履行條形碼制度。
預計算劃拿出1000萬元用于農產品格量安全管理。而在此之前,農業在這方面預算一直是零。
省農業廳有關人士透露,為推動農業增長方式轉型,全省農業系統機構將進行大調換,不再強調催耕催種,將強化宏觀調控、公眾服務和市場率領三大新的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