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這樣的女性白領,拿著高于一般同齡人的工資,生活方面臨自己毫不吝惜,穿則名牌、行則打的、放工蒲吧、每年維持兩次以上外出旅行,可謂是物質精神雙收,可理財方面卻完全是本糊涂賬甚至是月月光。跟著年歲的增長,成家、買房、深造、養老等現實壓力接踵而至,瀟灑的白領女再也瀟灑不起來……
案例1
●理財目標:2年內買房
理財發起:適當風險投資
蘇女士,本年26歲,媒體從業者,每月收入約6000元,公積金每月1000,公司包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日常每月支出家人生活費2025,房租1200,其他支出1500。每年家人及自己商務保險約需6000元。另有,持有市值約3萬元基金。
首要解析蘇女士的收支場合:蘇女士每月固定收入6000元,住房公積金每月1000元,月固定支出4700元,每月剩余約1300元。每年需繳商務保險費約6000元。另有,持有市值約3萬元基金。
依據蘇女士的資產狀況,每月可定投1300元股票型基金,如果按10%年收益率算計,兩年后基金市值約35000元;繼續持有市值3萬元的基金,同樣按年收益率10%算計,兩年后市值約36000元。若蘇女士22歲加入工作,現已工作4年,兩年后住房公積金約72025元,扣除兩年的商務保費12025元。即蘇女士兩年后可預備13萬元首期款,可買入價值約43萬的房產,目標應是一房或者小兩房的屋子。
案例2
●理財目標:一年后置辦一輛價值15萬元的小汽車,三年后擁有自己的住房
理財發起:合乎邏輯部署理財組合
吳女士,本年29歲,在某著名外企做人力資本控制,月薪8000元左右,此外,年末獎約有3萬元,工作單位有社保。近期沒有完婚的盤算。父母均在外地,且有工資收入。吳女士每月應酬破費約2025余元,此外,化妝品衣服月開支約1500余元;房租和日常固定消費為1900元。由于沒有積蓄的習慣,現在吳珊只有8萬元活期入款。
首要解析吳女士的收支場合:吳女士每月固定收入8000元,每月固定支出約5400元,月積蓄額約2600元,每年年末獎約3萬元,現在有8萬元活期入款。依據吳女士現在的資產狀況,發起每月定投2600元股票型基金,若按10%年收益率算計,一年后市值約32025元;8萬元活期入款可投資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預期年收益率15%,一年后本金及理財收益約92025元;加上3萬元年末獎,可實現一年后置辦一輛價值15萬元的小汽車的理財目標。
吳女士置辦小汽車后,每月約增加1000元汽車消費支出,每年汽車固定費用約7000元。因此,吳女士第二年每月定投額為1600元,按10%年收益率算計,兩年后基金市值約42025元;第二年年末獎扣除汽車固定費用后的23000元繼續買入股票型基金,按10%年收益率算計,一年后市值約25300元;再加上第三年年末獎扣除汽車固定費用后的23000元。吳女士三年后積累約9萬元首期款,可買入價值約30萬元的獨身公寓一套。(
謝艷霞)(感激深發展廣州分行天璣財富工作室給出的理財發起)
案例3
●理財目標:去英國唸書
理財發起:開源節流是王道
小陳,本年24歲,在外企工作,每月固定收入6000元,住房公積金1200元。公司包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其他險種。日常重要支出房租1500元,衣食支出1200元,交通通信及其他支出500元。有家庭肩運彩 棒球 教學負,每月支出不定額。無入款,無欠債。
首要解析小陳的收支場合:小陳月固定收入6000元,住房公積金1200元,月固定支出3200元,月積蓄額2800元,還有不定額的家庭肩負,即每月僅剩余2025元左右,且無入款。按現在的留學尺度,去英國留學一年大約要25至30萬保證金。如果小陳去英國留學兩年,學費和生活費大約需要50萬至60萬。以小陳現在的資產狀況,每月投資2025元,按年收益率10%算計,10年之后才能實現去英國唸書的理財目標。這好像不太現實。
小陳想要盡快實現去英國留學的目標,必要增加收入節約開支。發起小陳另有找一份兼職工作增加收入,由于租房支出肩負較大,為了節儉開支,發起小陳先搬回家里棲身,其他生活支出保持不變。假若她每月增加800元兼職收入,免除租房支出,即每月投資額約4300元,按10%年收益率算計,6年后就能實現去英國留學的目標了。
理財者說
劉默默,女,24歲,媒體從業者,工作兩年,理財一年,凈資產未公然,聽說已能支撐炒魷魚4年生活所需。
理財是種生活立場
上周我台灣運彩 線上下注列出了自己的資產欠債表,看到工作兩年后的凈資產,在保證現有生活程度下,能支撐炒魷魚4年的生活所需,于是覺得心里挺踏實;然后寫下本年期待到達的數字,于是投資思路簡樸而明晰。由于陸續投入,算計投資回報很難,籠統說,工作兩年,理財一年,凈資產中50%以上來自投資。
假如前進追溯,初中升高中時,我選了平凡中學,節儉了去重點中學要破費的8000元擇校費,這是我第一次通過有意識的選擇,陰礙了家庭財政狀況。高考后和大學里,我累計獲得約40000元獎學金。大學里第一次借貸,讓我體會到通過金融手段可均衡差異期間經濟狀況。
我日常開銷不小,第一年沒能存下幾多錢。上年8月進入股市,目的是試水體驗。4個月下來,收益沒有跑過基金。于是從本年1月份開始,基金成了我新增資金的重要投向。
曾有一次贖回基金,是在6月1日或2日,我很擔憂運彩開獎查詢基運彩 電競 討論民贖回帶來骨牌效應,于是早早清倉大部門股票,并把股票型基金轉為錢幣型基金。事實證明我的選擇過錯。贖回到賬時間不短,到賬時股市大勢已轉頭向上,而我錯過了部門升勢。同時,清倉大半時,我謀略失誤,賣掉了損失少的股票,而保存了損失頗大的股票,甚至加倉,也便是說,我用好的資源換來了被證明正在惡化的資源,結局可想而知,此舉也造成我個人投資中的最大單筆賠本。
我挺喜愛記賬和琢磨股票、基金,世事相通,長處攸關,仔細看來此中有心態、聰明、細心,是一門主要課程。比如我曾經一個月收益65%,也曾在兩個月內賠本40%,親自體會了止損、穩健這些關鍵詞。再舉個例,縱然在人人都理財的時候,也有許多人被拆分基金、新發基金一元凈值等疑惑,這時知識和心態是加快積累的法寶。
再把視野放寬,可以仿效綠色GDP的做法,把理財考量范圍擴大,比如兩年來我的購書開支約5000元,這知足了我的嗜好,客觀上也有助于提拔個人才幹;比如添置美麗的衣裳,提拔作為無形資產的心情指數;再比如說,考慮到加班的邊際效用遞減,所以適時休假,提高整體收益。把理財精神納入生活立場,在我看來是不錯的選擇。劉默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