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彩朋友圈 日棒_訪故居憶將軍隨老戰士張運福參觀馮白駒故居

瓊崖縱隊老戰士張運福參觀馮白駒生平業績陳設室。黃曉華 攝

  9月4日:海口市瓊山區云龍鎮長泰村背依山丘,面俯綠野。在位于鄉村最高處一片蒼翠林木中,是瓊崖革命一位高超領導人的搖籃地——馮白駒故居。

  9月3日上午,我們隨瓊崖縱隊老戰士張運福前去參觀這一早已聞名的故居。寬敞運彩 大小球的庭地上,一座雄偉的雕塑首要映入我們眼簾,馮白駒剛毅的臉龐令人肅然起敬。

  馮同志,我又來看您了。80歲的張運福老人已是第三次來參觀故居了。本年是瓊崖縱隊成立80周年,張運福覺得這一次來更有特其它意義。從1944年6月到1947年底,張運福在瓊崖縱隊司令部哨兵班當哨兵員,并曾有半年時間隨身保護馮白駒。如今斯人已逝,即就是一座雕塑,也令張老備感親切。當時候大家都親切地稱運彩推薦呼他為‘馮同志’。

  雕塑后面的磚瓦運彩mlb分析式田舍屋,就是馮白駒的故居。1903年6月7日,馮白駒出生于這里。故居雖經多次修繕,但始終維持其原屋居跡及結構特色。這里不僅再現了歷史的近況,而且通知人們,一位功勛卓著的無產階層革命家,正是出生、長大在這樣一個極平凡的農夫家庭。馮白駒沒有承接父親的打石武藝,但卻承繼了父輩的憨實、坦誠的良好品質。而母親吳氏終生勤勞樸素、和善和藹,對他的陰礙直至他革命生涯的后期。

  大廳里的八仙椅,臥室內的書桌、睡床,廚房的竹筐、竹簍都還保留完好,古樸中透出歲月的滄桑。睹物思人,當年和馮白駒在一起的一些工作生活場景,浮出在張運福的面前——

  他固然身為領導干部,但生活上不搞特殊,對親人也一視同仁運彩運動。張運福說,1942年,他的叔叔馮質夫到依據地當醫務人員,由於人手緊缺,馮質夫晝夜操勞,還常常冒著生命危險四處采藥。后勤副官交接供給部分給馮質夫的生活以適當照顧,馮白駒知道后,立刻制止了供給部分的做法;

  他作風民主,愿意傾聽平凡戰士的意見。一次全體足球 運彩 讓分哨兵員會議上,一位小戰士提出了對一位領導做法的不滿。會后馮白駒要求該領導當面向小戰士認錯;

  他愛民如子,關懷身邊的每一位戰士。一次行軍途中,張運福患了重感冒,數天持續發高燒。馮白駒知道后,把勤務員煮給他吃的地瓜粥送來一份給張運福吃,令張運福打動得熱淚盈眶。

  故居庭地的右側,設有一間馮白駒生平業績陳設室。

  投身革命、中流砥柱、功垂青史、鞠躬盡瘁四個版塊,通過珍貴的片資料呈現了馮白駒傳奇而又坎坷的終生。革命一家版塊,介紹的是馮白駒的家庭場合。在馮白駒的陰礙下,其支屬先后有20人投身革命,有12位親人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循著照片介紹馮白駒的生平,張運福的聲音逐步變得興奮起來。1926年,他停學返瓊,毅然投身革命軍;1929年中共瓊崖特委機關遭敵毀壞,特委領導人被捕斷送,他危急時刻挺身而出;1932年,他引導100多名黨政軍干部和赤軍指戰員在母瑞山堅定8個多月艱辛卓絕的斗爭,最后帶著25人勝利突圍,保住了革命的火種;1950年領導全瓊黨政軍民配合野戰軍渡海登陸征戰,贏得解放島戰役的重大成功。1955年,他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

  馮白駒的終生,是戰斗的終生,光輝的終生。斯人已逝,浩氣長存!